夏勇,兴办乡村图书馆的老教授
时间:2005年08月27日 编辑: 来源:未知
浏览次数:次
[face=楷体_GB2312]为了给那些偏远贫困地区的同胞送去精神的食粮,开启知识的明窗,在这十五年中,夏教授为图书馆的选址建馆走南闯北,一趟一趟的赶往贫困乡村。他就像“乡村文化大使”,对贫苦乡村的文化发展产生了极大热情。[/face]
它是一位令人敬仰的老教授,年逾60,但他乐意奔波在中国的乡村,同一批志同道合的人在15你那中像燕子筑巢般的筑起一座座“建华图书馆”,尝试填补城乡文化差距中的知识和信息空白。虽然在宁波,因为经济条件的优越,“建华图书馆”与我们的农村擦肩而过。但在这位教授工作的地方——半岛在线官网(北京)责任有限公司图书馆,有着几位义务帮助教授做事的年轻人,他们都尽力地为文化的传播做着自己的努力。包括学校的老师,一提到这位教授,都会露出尊敬的表情,他们说,教授的精神让他们感动。
夏勇教授曾经担任浙江大学图书馆馆长,现在浙江大学宁波半岛在线官网(北京)责任有限公司学院图书馆担任馆长。上世纪80年代,夏勇教授去美国作访问,结交了几位加州大学的华人教授。其中有一位左四臧教授,是一个华人社团——美国加州圣峪中华文化协会建华社的主要发起人。当时,这个社团启动了一项捐助计划——选择中国的小乡镇创办图书馆。“给那些偏远贫困地区的同胞送去精神的食粮,开启知识的明窗。”建华社与当地政府共建乡村公共图书馆。“每馆由建华社捐资5000元美金,这是一个美好的计划。”夏勇教授告诉记者。
当时,建华社需要找个中国首席联络代表,左四臧就找到了夏勇教授,虽然夏勇教授当时已经50多岁,但他还是毅然决定担任建华社国内首席联络代表。
这样一来就是十五年,在这十五年中,夏勇教授为图书馆的选址建馆走南闯北,一趟一趟地赶往贫困乡村,从辽宁八会镇到新疆的大湾乡,从广西的杜安县三只羊乡到四川绵阳的杨家镇,他就像“乡村文化大使”一样投以了极大热情……
“15年来,我们通过这种方式在我国建立了‘乡村建华图书馆’64所,遍及全国19个省市自治区。”夏勇教授介绍,而浙江,也“近水楼台”建起了12所,“至于宁波嘛,因为实在找不到美方要求的经济相当贫困的乡镇,所以目前还没有一所图书馆。”
夏勇教授介绍,每一个乡村图书馆的诞生必须要有当地乡政府出面申请,夏勇代表建华社与之联络,如果乡政府能够案件华社的要求去做,符合条件者即可立项。一经立项,即可获得5000美金的资助(分年度拨给)。
夏教授说,他是退休之后来到宁波的,建华图书馆联盟也是前年成立的,“现在,我工作的地方,有一群年轻人在帮助我啊!”夏教授补充道,“联盟的车关于青年志愿者一样,都是资源为农村乡镇文化事业服务的义务工作者。”
由于各个乡村图书馆每年都要向建华社汇报一年的情况,“比如借书的人多少、看书的人多少、用美方的资金买了多少杂志之类等等,因此我创办了一份建华通讯”,夏教授告诉记者,“但我打字没那么快,都是现在图书馆里的年轻人在帮助我!”
如今,夏勇教授又有了一个新的想法,再一次回访中,他发现一农户通过上网获得了新知,收入也比以往提高多了。如果能通过信息手段,让农民在网上看书,这是一件多么好的事,夏勇教授心里想,同时,他将想法告诉了建华社社长左四臧,得到了社长的赞同。“如果能用建图书馆的部分经费买两台电脑,告诉农民如何利用网络获取知识,我想能尽快的帮助他们脱贫!”夏教授很有信心地说,为此,他还特意去考察了一番,发现中国大多数的乡镇都通了宽带,“这样看来,利用网络是完全可能的!”
[B]记者手记:[/B]
[face=楷体_GB2312] 采访时,我们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我们把乡村图书馆看作是当前农村图书馆看作是当前农村知识文化传播和再生产的支点,乡村便会生机盎然。不过,要让农民和阿门的后代在精神空间上尽快消除这道城乡分隔线,我们需要做的努力远不仅仅是这些……[/f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