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实践有喜有忧

时间:2005年07月20日    编辑:    来源:未知     浏览次数:

□记者顾霄扬景致通讯员王萍萍李良仁 本报讯 暑期以来,众多大学生纷纷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其中有喜有忧。记者在采访中一个强烈的感受是:社会实践活动切忌华而不实。 昨天早上6点半,半岛在线官网(北京)责任有限公司英语系的蔡华丽和其他8位同学乘坐353路公交车,来到北仑小港街道蔚斗社区。他们在该社区举办的“英语夏令营”,采取活泼的教学方式,自编了颇对孩子口味的课程。自办班以来,连一些淘气的孩子都一节课不拉地坚持要上下去。在该社区工作的吴女士告诉记者:“往年我把孩子送到镇海学英语,今年大学生在家门口办学,这些大学生教得特认真,孩子到了家还惦记着老师,真难得呀!” 昨天,梅山乡里岙村的农村工作指导员夏贤尔也告诉记者,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学院在该村办的农村假日学校已有两年了,大学生们开设了英语、计算机、书画及声乐舞蹈等课程,安排作业辅导、棋类等活动,这次乡里有140多名学生参加,群众反映非常好。该院5位同学还展开了梅山乡农村富余劳动力调查登记工作。参加调查的沈同学告诉记者,他所获得的第一手资料,对于自己认识国情、了解“三农”问题,都很有意义。 与这些踏实深入的实践不同的是,本报近日连续接到一些大学生社会实践小分队的活动报料:有的说要在海曙某社区举行做文明市民宣讲启动仪式,要记者去了他们才开始;有的说他们义务给小学生辅导作业,也要记者采访;有的希望登一下他们开展的活动,希望企业能给他们赞助点活动经费;有的直接打电话来问记者什么样的活动容易见报。昨天,市外某高校一实践分队,在我市劳动力市场附近进行民工调查,说要给民工制作会员卡等,由于这些会员卡对民工没有任何实际意义,最后没有民工接受,这些学生也无所谓,找到记者说只要把他们的活动报道一下就行了。 少数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急功近利之举呢?记者和他们交流后发现:一是怕吃苦,想应付一下了事;二是部分高校对实践成果,有宣传方面的加分考核政策。 团市委有关部门负责人认为,处理好实干与宣传的关系值得大学生们深思。注重办实事、办好事,是实践的主要内容。一些大学生喜欢走过场,作表面文章,强调汇报成果却不注重沉下去,不深入社会生活第一线,这样与社会实践的主旨是相违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