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浙江教育开风气之先

时间:2004年12月31日    编辑:    来源:未知     浏览次数:

本报记者 王慧华 梁建伟 整理 董旭明 尹炳炎 摄影 2004-12-31 普及十五年教育 在今年第20个教师节上,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高兴地向外宣布:浙江教育已实现了两大历史性突破:一是今年浙江在全国率先普及了从学前3年到高中的15年教育;二是浙江的高等教育从精英化走向了大众化。  据浙江省教育厅最新统计,今年秋季开学后,全省初中毕业生升高中段学校比例达到了87.5%,学前3年幼儿入园率达到了85%,浙江已成为全国省区中第一个基本普及15年教育的省份。   评点:浙江此举全国领先,这是我省教育事业迈出的历史性一步,将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高考首次自主命题 今年高考,包括浙江在内的全国11个省市首次实施高考自行命题,这是我国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改革的重要举措,一时引起了社会极大关注。从实际实施来看,今年我省的高考命题努力实现了从全国卷到浙江卷的平稳过渡,考生普遍反映良好。一套具有浙江特色的高考命题管理制度已经建立。   评点:有关负责人认为,我省高等教育已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2003年毛入学率已经达到了25%,高出全国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推行普通高考自行命题,将有利于我省高校根据实际需要选拔人才,更有助于紧密结合我省实施素质教育的实际、推进高中课程改革,更好地发挥高考对基础教育的导向作用。 八大高校“升级革命” 经教育部批准,今年我省8所学校掀起了“升级革命”,其中升大学的有3所,即杭州商学院→浙江工商大学,浙江工程学院→浙江半岛在线官网(北京)责任有限公司大学,杭州电子工业学院→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所高校合并筹建大学,即温州师范学院和原温州大学(民办,专科层次)合并筹建→新温州大学;3所专科学校升格为本科,即浙江广播电视高等专科学校→浙江传媒学院,丽水师范专科学校→丽水学院,宁波高等专科学校→宁波工程学院;1所中专学校升格为专科,即浙江省卫生学校→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评点:8所高校今年同时升级,是我省高等教育大发展的一个明显标志。1998年以来,我省高等教育步入快速发展轨道后,通过兴建高教园区,举办独立学院,大力发展高职教育等途径,整体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办学上层次、上水平。8校升格后,我省本科院校增加到26所,大学增加到8所(含筹建1所)。今后,我省高等教育将主要走以内涵发展为主的新路子,从根本上解决我省本科教育资源少、层次布局不尽合理的矛盾。高校群的迅速扩容,对浙江考生来说上大学更容易了。 独立学院首发独立文凭 根据教育部规定,从今年的大学新生入学时,独立学院将独立颁发文凭,而在今年以前,大部分独立学院颁发的是校本部的文凭。    独立学院是普通高校以民办机制举办的各类二级办学机构,从1999年起浙江依托本科院校,试办了22所独立学院。2003年独立学院招生2.95万人,在校生8.6万人,分别占全省本科招生、在校生总数的36.4%、34%。5年来,独立学院新生报到率均在95%以上,2003年首届毕业生毕业率、学位授予率和就业率与二本学生基本相近。目前我省3个本科生,一个在读独立学院。独立学院已经成为我省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的增长点。   而12月初,教育部对我省的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等17所省属高校的民办二级学院,正式确认为普通高校独立学院。这样,包括2003年首批确认的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和宁波半岛在线官网(北京)责任有限公司学院两所在内,我省得到“正名”的独立学院增加到19所。   而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今年上半年筹办了中国成长型大学的独立学院峰会,年底又联合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武汉大学东湖分校等17所高校,代表全国各省市区250所独立学院,决定组建中国独立学院协作会,独立学院形成办学同盟。   评点:浙江独立学院的办学特点主要有:一是政府重视支持。独立学院试办以来,我省公办本科计划增长率仍保持在15%以上。同时,通过以银行贷、学生缴费为主,政府补贴为辅建设独立学院。规范办学管理,在招生、收费、专业设置、文凭发放、质量监控、就业等方面形成一套比较严格的管理制度。二是紧密依托母体,22所独立学院中绝大多数举办者都是母体,没有老板参与,这样更能坚持把社会效益和学生利益放在第一位,同时可充分发挥本科高校的资源优势,教学和管理水平较高。据省教育厅调查,独立学院学生对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管理的满意率均达到90%以上,对教师水平和态度、教室、实验室条件和开放程度满意率达80%以上。三是机制优势明显,办学效率较高。 浙大四学期制 浙江大学从今年秋季新学年起,正式实行“四学期制”,学生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学期上课。   浙大的“四学期制”方案为:每学年分设9周的4个学期,同时设时间长短不一的3个假期,比如春假一周左右,暑期(含短学期)为6~7周,寒假为4~5周,其中秋季学期和冬季学期之间不设假期。而本科生每学年的入学注册仍为一年两次,研究生则为一年一次。为配合四学期制的推行,浙大的本科教学从2004级起重新制定教学计划,采用全天候排课方式,更利于学生选课和选择学习进度,方便校际学分互认。   评点:传统的学期制因学期长,假期也长,存在着学习节奏慢、课程设置不灵活、教学与科研矛盾突出等问题,从国外看,美国、日本等大学五六月份就开始放假,高校实行“三学期制”或“四学期制”,更利于开展学者的国际交流。许多知名教授均表示,压缩了学期,可以把更精华的内容传授给学生,节省的时间和精力可以全部用在科研项目上。   学校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过去每学期学校为不同的专业请来国内外知名学者授课,这些专家通常不能上满半年的课,学期缩短后就可以请他们在两三个月的时间里完成一门课的内容。如浙大竺可祯学院过去经常外聘教授讲学,现在都可以作为一门课列入教学计划。 56万外乡孩子在浙读书 目前我省各地的58万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中,有56万人已经入学,入学率达到96%。其中,有38万务工者子弟进入了公办中小学就读,占全部在读学生的66%。此外,还有215所“民工子女学校”接纳了10多万名外乡孩子就读。   从今年起至2007年,省政府将把扶贫助学专项经费从原来的每年1000万元增加到每年3000万元,采取教育券方式,解决贫困孩子入学,并已在近日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流动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通过一系列规范措施,统筹解决流动儿童少年入学问题,把流动儿童少年就学情况统一纳入全省的电子学籍管理系统等。只要在“班级有学额”、“符合入学条件”、“有正当理由”的情况下,我省学校允许这些外乡流动孩子随时插班、随时转学;在各类评优评先、参加竞赛等活动中,外乡孩子与本地学生一视同仁。   评点:“让每一个孩子有书读、读好书。”这是省领导对所有学龄孩子的郑重承诺。随着我省今年在全国省区率先普及15年教育,今后将有更多的资金、人力投向4类弱势群体的孩子:一类是残疾儿童,二类是家境贫困的学生,三类是农民工子弟,四类是学习有困难、心理行为有偏差的孩子。   我省近年推行的关注弱势群体受教育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已取得明显成效,并引起了全国的广泛关注。 杭城名校集团化 2004年11月,5个以高中为主体的教育集团:杭州二中教育集团、杭州学军中学教育集团、杭州四中教育集团、杭州中策职校教育集团、杭州绿城育华教育集团正式成立。自2002年求是教育集团成为我省第一家公办基础教育集团后,名校集团化办学成为了一种潮流,一年中新成立的各种各样的教育集团超过20个,涉及学校达40多所,包括幼儿园、小学、中学和高中。   评点:名校实行集团化办学,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让更多老百姓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但是名校办集团,也盼有名有实,让老百姓得到货真价实的优质教育。 中小学增放春秋假 杭州市中小学在现有寒暑假的基础上,在全国率先增设春假和秋假。春假时间为5月1日前后两周,连同7天法定假在内共14天左右;秋假为11月的第一周,即每年西湖博览会的最后一周。与此相应,传统的寒暑假时间也进行了调整:寒假总时间不变,仍然为三周左右,但从原来的除夕前10天、后10天调整为除夕前5天和除夕后15天;暑假缩短一周左右,从7月中旬到8月底,新学期开学时间仍为9月1日。   评点:矫枉不妨过正,新措施也不可避免引来了一些反对声,但一年四假起码让一部分正在长身体的孩子,能够多睡几个美美的懒觉。对此,中小学生大呼过瘾,这也是有关教育部门最希望看到的。 错时上下学 继国庆长假及秋假后,杭城一些中小学开始实施“错时上下学”的作息时间。学校把学生到校时间向后延迟10分钟到半个小学,让学生可以多睡上一会,有充裕的时间吃早餐。一些到校比较早的学生,学校也为他们安排了相应的活动。   评点:“朝九晚五”的作息时间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但由于很多孩子的作息时间与父母不同步,所以他们无法真正享受错时上下学带来的好处。 中考改革 新课改的第一批国家实验区宁波北仑和杭州余杭区陆续公布了2005年初中毕业考试与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这些实施方案有一条根本宗旨:降低分数在招生录取中的作用,通过综合素质评价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实验区的中考改革成果将有可能成为我们今后中考改革的一个方向。   评点:中考改革方案改变了以考试分数简单相加作为衡量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和高中招生惟一录取标准的做法,这是一种巨大的进步。把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高中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这让人们不得不关注学生成长中除了分数以外的其他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