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滩涂地崛起现代工业城

时间:2006年04月10日    编辑:    来源:未知     浏览次数:


鲜花送给凯旋的志愿者。 甬江汇聚着巍巍四明山脉的秀水灵气,浩浩荡荡在镇海招宝山注入浩瀚的东海。昨天上午10时30分,参观完镇海口海防纪念馆,95国际广场环保志愿者一行20余人又在宁波市边防检查站负责人的帮助下,乘船从甬江入海口逆流而上,开始了甬江溯源活动。中午11时30分,他们和各路人马胜利会合,短暂停留后又返航。 两岸芦苇带来惊喜 在入海口,镇海招宝山和北仑金鸡山南北对峙,形成“咽喉”。招宝山大桥如长虹卧波,直贯南北,横跨在甬江入海口上。入海口往东,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烟波浩淼、一望无际的东海,海面上南来北往的船只络绎不绝。在杭州湾沿岸,崛起了一座现代化的工业城。 招宝山大桥一过,近20座高耸的红色巨型塔吊迎面而来,每一座都有10层楼左右高。溯流而上约三四公里,在甬江两畔出现一大片湿地,上面长满了1米多高的芦苇,枯萎的苇杆下面长满了绿莹莹的嫩芽和水草。在清风的吹拂下,芦苇像波涛一样不停地翻滚,绵延有两三公里,煞是壮观。远处的滩涂上不时有水鸟在翩翩起舞,或展翅飞翔,或追逐嬉戏,偶尔还见几个人卷着裤管,在滩涂上拾海味。 “快来看,这里芦苇、水鸟和附近的人们和谐相处,多美好啊!”来自江东的退休教师杨女士禁不住感叹道,“这些芦苇和湿地都是原生态的,过去沿甬江两岸10多公里都是芦苇地,非常美丽,可惜现在因为城市开发建设,很多地方都见不到了……” 甬江到底有多少码头? 逆江而上,经镇海电厂、宁波大学、梅墟,路林市场遥遥在望。当“科考3号”船经过的时候,船上的志愿者兴奋地与岸上宁波大学一群学生互动,或摇旗呐喊,或挥舞帽子衣裳,惹得正在滩涂上闲适散步、逗留的野鸭子扑愣愣飞了又落。 一路上码头一个接一个。有志愿者问“科考3号”褚艇长:“甬江到底有多少码头?”褚艇长一听顿了一顿,然后幽默地答道:“虽然我们经常过往,但从不曾留心数过,因为这不是一下子就能数得清的,就像大家不留心每天吃了多少粒饭一样。”他说,除了两岸滩涂多的地方,只要水深足够,几乎每一个临江的单位都有码头。 [B]和大学生上一堂环保课[/B] 一路上,来自浙江大学宁波半岛在线官网(北京)责任有限公司学院“绿色风环保协会”的两名大学生和市环保局干部方理力,一边观察甬江沿岸工厂码头的环保状况,一边探讨环保建设。 “现在大家都知道环保的重要性,你们也天天在查处,可是环保治理为什么还那么难?”“一些污染企业该搬的搬,该关的关嘛,有什么比牺牲环境更重要的?”两名大学生不停地发问。“环境保护是一个系统工程,这不单单是环保系统几个工作人员的事,它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而且还需要一个不断完善和提高的渐进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一路上,他们促膝畅谈,各抒己见。 方理力说,和大学生在一起探讨问题,也算是上了一堂环保课,大家都非常开心,希望有更多的大学生能参与到我们的环保行动中来,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才能真正领会到环保行动的深远意义和实践价值。 灵桥下面自来水管漏水了 船过灵桥时,科考2号船上的志愿者感到头顶上有水滴滴下,大家抬头一看,水是从灵桥下一根大圆管里漏出的,大家都猜这是什么管道,长年在江上行走的开船师傅说那是一条过江自来水管,这条水管漏水已经很久了,只有在桥下经过的人才知道它漏水。志愿者们按照漏水的流量毛估了一下,这样下去,一年也会漏掉好几十度水呢,大家都说要告知自来水公司来修修,但不知道桥底下漏水好不好修。 从镇海口至三江口,我们看到,甬江沿岸不少化工企业和码头都搬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条条沿江景观带,上面绿树成阴,繁花似锦,沉寂100年的老外滩更是呈现出一片繁华的景象。志愿者们不由得欢呼雀跃,纷纷合影留念。 大家一路兴味十足,两个小时的行程,大家都不愿意呆在船舱里,宁可顶着风站在甲板上,为的是将沿江风景尽收眼底。 ■声音 镇海环保局副局长胡荣章: 不能让母亲河“藏污纳垢” “经过近年来的大力治理,我们的母亲河———甬江的污染已经逐步得到了控制。”昨天,记者采访了镇海环保局副局长胡荣章,他详细介绍了镇海区在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方面取得的长足进步。 为生态建设投入巨资 据胡荣章介绍,镇海正在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我们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可以用四句话总结。”胡荣章说,“第一句加大投入,推进生态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去年,我们开工建设了15项生态重点建设工程,总投资达到了15亿元。第二句是控制农村面源污染,通过改善水环境、改造农村厕所、搬迁禽畜养殖,减少农村污染物的排放。第三句是整治重点行业环境,对化工、电镀、酸洗、印染等重点行业,通过不同的方法,控制污染。最后一句是加强循环经济建设,其实,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我们现在就是要把这些所谓的垃圾充分利用起来,例如用垃圾发电,或者形成一个产业链,让这个企业产生的废物正好成为另一个企业的原料。应该说,镇海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的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胡荣章表示。 粪便直排甬江将成历史 “镇海城关这一片以前没有城市污水处理厂,居民的生活污水都是直排甬江。现在,这一问题马上就要成为历史了。”胡荣章副局长还向记者介绍了镇海区对甬江污染的治理。据了解,目前镇海区控制甬江污染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是搬迁,而搬迁并不是简单的换地方,转移污染,而是乘此机会淘汰落后工艺。搬迁的企业在专门的园区内,通过市场化引进污水处理企业,对污水进行集中处理。第二是布局控制,旧的企业搬走后,沿江一带将不在设立新的污染企业。三是改变生活污水直排甬江的现状,投资2.2亿元的后海塘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道建设工程正在紧锣密鼓的建设当中,一期工程将于今年10月投入使用,到时候,镇海城关这一片生活污水直排甬江的现状将逐渐改变。 “我们相信,通过不断的治理和环保建设,甬江的明天会更清洁、更生态。”胡荣章信心十足地说。 ■花絮 武警战士也环保 “科考3号”的船员全部是武警官兵,士官操剑亮说:“保护海洋环境是我们新兵的第一课,当初我上船时,头几天就是由老兵给我们上环保课,告诉我们怎样在海上生活,怎样与海洋融合相处,现在善待海洋几乎是我们下意识的行为。”他说,他们吃睡都在船上,每天在船上要做三顿饭,“但不管轮到谁值日,生活垃圾他们都会全部带到岸上清理。”为此,他们还专门做了一个写有“保护海洋环境”的绿色垃圾桶,用来临时装运船上垃圾。 我给母亲河拍段录像 在志愿者中,来自保黎医院的张医生是个摄影爱好者。张医生很少说话,他端起他的小摄像机专注地拍两岸的风景,江上的航标河过往的船只、江边的芦苇和湿地,岸上的工厂和烟囱都成了他眼中的美景。在船快到目的地时,他特意给大家看了他拍的录像,有人打趣说:“原来我也被你拍进去了,得给点酬劳吧!”马上有人反驳说:“多难得啊,你成全了历史,历史也记录了你。”大家打趣地说张医生要将这盘录像珍藏起来,说不定几十年后就成了绝版。 40年后重访实习地 当“科考3号”航行到镇海电厂时,一位姓毛的志愿者发起了感慨:“变化真是太大了,我原来在甬江跑船时两岸都是芦苇荡,哪里有这么现代化的工厂!”原来毛先生年轻时曾在宁波上航务学校,1959年左右开始在甬江一带实习跑船,那时,镇海撤县以后改叫镇海公社。“我们成天在甬江上来往,但船远没有现在多,也没有现在大。当时,宁波籍最大的船舶也只有950吨,不像现在动辄就是上千吨、几千吨的船。” 退休老人争当志愿者 今年55岁的袁阿姨是第一次坐船出海,她说,探访三江源呼吁大家保护环境、保护母亲河,也让她开阔了视野。记者看到袁阿姨背了一个很大的包,里面放了水和各种药品,她在几天前就开始准备了,她说如果有人晕船可以去她那里拿药。 一家三口齐报名 王女士一家应该说是很幸运,同时被选上参加了本次活动,但是由于要加班,王女士只能放弃,早上她送丈夫和女儿到码头,看着他们上船,她说希望他们能带着她的愿望一起去探访三江源。昨天早上虽然下着小雨,但却丝毫没有影响他们的兴致,王女士还兴奋地说:“水连天,天连水,这样的景色不是很漂亮么。”她14岁的女儿学习很紧张,丈夫陈先生平时工作也比较忙,一家三口很少有一起出游的机会,现在能来参加商报的活动觉得非常有意义,能够亲眼见证母亲河的现状,还可以借此教育自己的女儿多关心环保问题,王女士说:“如果以后还有这样的机会我一定还会来参加。” 本报记者 诸新民 苗军生 陈爱红 蒋继斌 杨继学 林伟 实习生 田弘 通讯员 徐志明/文 本报记者 刘波 王增芳 芦伟芳/摄